Temu "去美国化"高忆管理。
" Temu 美区将从卖家账户直接扣除关税!!这也太坑了吧!"
一大早,各个跨境卖家群里就开始了集体吐槽。
" Temu 本来压价就特别狠利润很低,关税全部由卖家承担,平台就只空手套白眼么?
甚至有卖家越来越激动,将美国针对中国的关税风波也怪罪到 Temu 头上。"要不是 Temu 卷低价,也不会被美国控诉中国商品倾销。""中国制造这几年好不容易提升了形象,给 Temu 这种低价卷劣质品一搞,又打回原形了。"
Temu 面临商家信任危机
图片来源:Temu 卖家
为什么 Temu 突然招来了这么多骂名?原来是最近 Temu 最近更新了《Temu 商家协议》,不少卖家打开 app 时,就会看到一份协议推送,如果不接受这份协议,将没有办法进入到应用中。其中惹起非议的是 7.2 条款中提到的"平台有权从店铺资金中扣除税费"以及"所有税费由卖家承担,平台不承担"的表述,这让不少卖家慌了神,特别是全托管卖家。
签还是不签?成为众多美区卖家的"致命"的选择。本来利润就不高,如果再承担美国高到离谱的关税,那这就真是倒贴了。
但就胖鲸调研了解下来,Temu 这次协议更新,本质上是对去年半托管模式上线时,已有条款的补充说明,而非新增"扣税"这一点。 但发布的时间点确实非常敏感,众所周知,5 月 2 号美国的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即将开始实施,Temu 和 Shein 等跨境卖家正是重灾区,大家都在焦虑等待着平台对于商家的"庇护"时,反而等来了冷冰冰的关税转嫁商家的政策,不免有种被平台"抛弃"的感觉。
"很难想象,5 月之后,美区的订单该怎么做。"一位来自广州的跨境商家小王对胖鲸说道。从 2022 年开始,他便跟着 Temu 一路从美国做起,如今在 Temu 上拥有五家店铺,巅峰的时候,月销量超过万单。
"从今年开始不好做了,尤其是 4 月份之后,美区的订单量直接砍半。"小王说,现在他也很慌,不知道 5 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取消之后,商品会扣多少税,又会损失多少订单,但基本全托管的他,押金仍在 Temu 手中,如同一只"待宰的羔羊"。
尽管目前小额包裹免税政策还没有正式实施,美区 Temu 的订单量正在急速下滑。据 Omnisend 的数据显示高忆管理,Temu 目前每周购物的用户减少 19%,每月减少 18%。其"高性价比"这一核心卖点面临动摇。
此外,报告还对 Temu 的消费者信任度进行了调查,并与亚马逊进行了对比。88% 的受访者表示更信任亚马逊,只有 4.9% 更信任 Temu。
来源:浪潮出海
信任危机和关税风险的双重打压下,很多美区商家在此刻选择关店,在自媒体浪潮出海的投票中,有 28% 的商家选择直接关店。但仍有 51% 的商家决定签署"扣关税"的新协议,小王也是其中的一员,他对于 Temu 仍充满信任:"毕竟这么大的平台不可能会因为遇到困难就放弃了,跟着平台走。"
Temu 正在有计划的退出美区?
或许这是个信号,Temu 正在转移新的战场。
图片:Temu 赞助超级碗
我们了解到,此前 Temu 的爆炸性增长长期以来依赖于巨额广告支出。Temu 每年在美国数十亿美元的在线广告预算,包括谷歌、mate、X 等社交平台。但今年,据 Adweek 报道, Temu 在美国大幅减少了广告支出,几乎降至零,这也导致 Temu 在美区迅速跌落神坛。
4 月 9 日,Temu 在美国关闭了其 Google Shopping 广告活动。仅仅三天后,其 iOS 应用的排名就从前五名骤降至第 58 名。而后,特朗普关税战打响,Temu 又跌落至 68 名左右,但它没有任何的补救措施。
实际上,就在卖家们还在陷入纠结之际,Temu 的"去美化"之路已经走出了一段"距离"。
2022 年 9 月,Temu 从美国起家,用病毒式营销和低价策略,一度成为现象级购物电商,美区订单占到 Temu 的 60% 以上。但从 2024 年开始,Temu 就已经未雨绸缪。去年 4 月份,TheInformation 就曾报道,Temu 计划到 2025 年时将其在美国市场的商品销售额占比从当前的 60% 降低至 30%。
同时,有业内人士透露,Temu 的全托管投流预算将逐步转移到欧洲、亚洲和中东等市场,并开启新一轮的海外半托管转移。有 Temu 卖家表示,后台显眼的位置已经增加了半托管的入口。
于是,我们从去年年底就看到 Temu 加快了在欧洲、东南亚、中东、拉美甚至非洲的全球扩张征程。而欧洲正是 Temu 计划中取代美区的第一大市场。近日,海外电商研究机构 Emerce 发布报告称,预计欧洲市场将贡献 Temu 全球份额的 35%-40%,超越北美成为最大市场。
图片:Temu 赞助超级碗
此前,胖鲸曾报道过《发力西班牙意大利,Temu 在欧洲"狂飙"》。目前,在欧洲其他国家,Temu 已经在英国、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、荷兰、葡萄牙、波兰、瑞典、捷克、匈牙利等多个国家上线,并迅速登顶当地的电商平台榜首,扩张速度惊人。
不止欧洲,Temu 选择"多条腿"走路。
在东南亚市场中,Temu 顺利开设了菲律宾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泰国、越南和文莱站等站点,并先后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站推出半托管业务;在日韩市场,Temu 成功推出本土站,招募本土卖家,并深化韩国本土物流布局;
在非洲,Temu 进入南非与尼日利亚市场,并迅速成为当地热门购物应用 ; 在中东,Temu 上线以色列站点,开启入驻中东地区的第一站,并上线沙特站,实现中东最大电商市场的覆盖;在拉丁美洲,Temu 上线了墨西哥、巴西、智利市场上线,并快速跻身市场最受欢迎电商平台之列。在大洋洲,Temu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上线,成为当地重要的电商平台之一 ……
如今看来,在美关税政策击中 Temu "软肋"之前,Temu 已经做好了充足的预案:当单一市场政策波动足以摧毁商业模式时,唯有通过"多点开花 + 本地化深耕"构建抗风险网络。
结语
当关税政策袭来之时,大平台通过预案拥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。但对于大多数跨境商家而言,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,尤其是全托管卖家而言,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,平台协议中"税费转嫁卖家"的条款,则彻底点燃了长期积压的矛盾。
这种信任危机的爆发,折射出中国跨境电商的深层困境。一方面,"低价倾销"标签在国际舆论场持续发酵,美国政客将 Temu、Shein 等平台视为"中国制造威胁论"的具象化靶标;另一方面,危机面前,平台难以兼顾自身以及商家等多方面利益,而造成卖家信任危机。正如一位卖家所言:"我们既是 Temu 攻城略地的‘炮灰’,又是政策风险的‘接盘侠’。"
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"阵痛"仍在持续,或许正催化一场更深刻的行业变革——中国电商企业被迫跳出舒适区,探索合规化、多元化的新路径时,反而可能成为"从赚快钱到塑品牌"的历史契机。
正如跨境贸易史反复验证的真理:没有永远的政策红利高忆管理,只有永恒的适者生存。
通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